首页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湖北日报】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

发表时间:2024-04-24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 文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新型工业化是建立自主可靠、自动智能、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走向低碳环保、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工业化道路。这是一种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模式,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下的产业变革,其核心特征在于工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必须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战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创新生态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要优化创新环境,大力足球竞彩网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让科技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共识。大力开展全民科普活动,全面提升民众科学素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职称评聘、成果考核、科研管理制度,为科技工作者松绑减负。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更大比例所有权,激发发明创造动力,进而产生一批原创性科学理论,实现关键技术“从0到1”的突破。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源泉。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并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产业重大技术难题背后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要突出原创,鼓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开展自由探索性研究,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要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多方汇聚社会资金投入。布局建设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国家级和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建立与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研评价、激励体系,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打造基础研究先锋力量。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进行有组织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科技部门牵头有组织地搭建重大科研平台。集中同一领域不同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标准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结合省域产业体系需求,布局一批战略型、前瞻型、应用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省域产业结构,聚焦产业链成套核心技术建强省级实验室。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大产教融合力度,鼓励高校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开展“有组织科技创新”。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与企业技术优势,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联合创新体。省级科技部门牵头,聚焦省域优势产业集群,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揭榜挂帅”,实行“赛马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打破院系学科专业“有形的墙”和学者心中“无形的墙”,组织有序、高效协同开展科学研究,形成跨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税收和贷款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产业技术创新领域。

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堵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实验室价值转为产业价值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将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鼓励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给予发明人更高比例股权激励。完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法律法规,加强各类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建设一批产业中试基地,推动省域中试基地开放共享,实现技术概念快速验证、产品小规模试用。高质量建设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培养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健全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资产评估等多元科技成果交易定价模式,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大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畅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转移转化、投资融资、企业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通道,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堵点。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制订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科创企业梯级扶持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支持政策。积极探索推动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就地应用,针对关键领域技术装备、卡脖子领域新产品首次投入市场进行定向采购等政策扶持。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利用5G、云计算技术将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发展工业互联网,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全链条数据进行收集、储存与应用,构建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使各类数据在产品设计制造全生命周期自由流动。推动企业运用数字化方法分析市场、提供用户解决方案,对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售后进行智能化管理,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化生产线。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入制造业设计研发环节,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协助产品研发、分析与测试。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研发高端数控机床,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制造实时质量检测、封装仓储、精准配送。将传统制造业产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制造更加智慧便捷的消费品,构建智慧生活产品生态链,促进消费全场景智慧生态。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链接: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 湖北日报数字报 (hubeidaily.net)

(原载《湖北日报》202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