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湖北日报客户端】从《勘探队之歌》到《勘探队员之歌》,校歌一字之差背后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4-07-13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地大校史馆中的校歌元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田佩雯 通讯员 王俊芳

从《勘探队之歌》到《勘探队员之歌》,旋律和歌词完全一样,为何作为地大校歌时,原歌曲多了一个“员”字?7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张锦高和图书档案与文博部部长帅斌,讲述一字之差背后的故事。

《勘探队之歌》是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的一首歌曲,创作于1952年。1953年12月22日,《勘探队之歌》刊于《中国青年报》第4版。1954年1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广播教唱这首歌曲。

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文工团排演的话剧《年青的一代》,在学校公演,话剧将《勘探队之歌》作为主题曲,在校内引起轰动,更引起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注意。196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年青的一代》上映,借助电影屏幕,主题曲《勘探队之歌》传唱到祖国的大江南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档案与文博部部长帅斌介绍,《勘探队之歌》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歌曲旋律饱含激情,歌词质朴,贴近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场景,在话剧、电影《年青的一代》的演绎和传播下,这首歌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1990年之前,《勘探队之歌》虽然没有被确认为校歌,但已经在校园内广为流传,同学们在防洪抗灾、野外勘探的路上,都会自发地唱起这支歌。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在当年的建校35周年庆祝大会上,参会人员就齐声唱了这首《勘探队之歌》。

1990年6月19日,在武汉举办的学校第九次校务会议决定,将《勘探队员之歌》作为中国地质大学代校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张锦高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出席了这次校务会议。他回忆,当时参会的包括书记、校长等十多位校领导和行政人员,大家一致决定将《勘探队员之歌》作为校歌,每当唱起这首歌,他的心情也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为何歌名会多了一个“员”字?张锦高回忆,在歌曲传唱过程中,歌名说法不一,可能是《勘探队员之歌》的说法让每位地质工作者更有参与感,1990年决定的校歌歌名就是《勘探队员之歌》。

帅斌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缺乏考据条件,有人说这首歌叫《勘探队之歌》,也有说叫《勘探队员之歌》,《勘探队之歌》唱的是就是勘探队员的生活,因此在确定代校歌的时候,大家就自发地将歌名定为《勘探队员之歌》。虽然最开始是“代校歌”,但在传唱过程中,把校歌称为《勘探队员之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逐渐成为了地大校歌的正式名称。

2004年,学校已经就歌曲的名称进行了考据,在上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函件中,正式提交了校歌的歌名《勘探队员之歌》,“这意味着在原歌名中增加一个‘员’字,从师生们的自发行为,变成了自觉的行为,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的决定,因为歌曲中唱的主体就是一个个勘探队员,唱的是勘探队员的感受,每当唱起这首歌时,就像在唱自己的生活,激发起浓烈的主人翁意识。”

地质工作条件艰苦,风餐露宿是常态,每当遇到困难,大家就唱起《勘探队员之歌》,便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疲劳和寒暑,“歌曲在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心中积淀,特别是地大人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了地大人的情感标识。”帅斌说,这首歌是地大人的精神演绎和情感表达,它塑造的是地大人以苦为乐、奋斗为荣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力量和温暖,非常了不起。

链接:从《勘探队之歌》到《勘探队员之歌》,校歌一字之差背后的故事 (hubeidaily.net)

(原载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