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大武汉客户端】武汉澳门两地高校长期合作,在柴达木盆地探究火星秘密

发表时间:2024-12-20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9日讯 “每年我都前往澳门科技大学好几次,最近的一次是今年11月下旬。”今天,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告诉记者,这两所高校在月球、火星科学研究方面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基础,多年来两校的合作一直紧密。

中国地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科学考察。

两校的合作始于2011年。肖龙告诉记者,澳门科技大学也派了老师和学生来中国地质大学。肖龙教授多次带领两校团队前往柴达木盆地和海南等地开展联合科考。自2014年开始,他们已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10年火星类比研究,打开了一扇人类在地球上认识火星的窗口。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接近的天体,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未来人类向地球外移民的首选目的地。”肖龙说,火星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当下人们虽不能把地球上的实验室搬到火星上去,却能在地球上探究火星。位于我国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有着大规模奇特的类火星地貌,是极佳的天然火星实验场。

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到访中国地质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黄婷是肖龙指导的博士生之一,研究方向为天体生物学,她也是国内第一批天体生物学博士。黄婷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大浪滩的一处干盐滩挖开一尺厚的盐壳,经过两份试验样品的培养试验,分离出54株细菌和8株真菌。这意味着生命在极端干旱、高盐、高辐射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火星的古湖泊中有可能存在相似的生命类型。盐因为蒸发,易潮解,但可以通过吸收火星大气中微量的水蒸气,创造适宜生命的微环境。黄婷由此推测,火星车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可以集中在富含盐类矿物的浅表地区展开。

“行星的类比研究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走在行星探测之前。”肖龙说。他坚信火星上有的,地球上也有,在地球上一样可以做火星的科研,可以从地球的类比研究中来推演火星地貌地质形成过程和气候环境条件,从而为未来中国人登上火星做技术准备。

中国地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科学考察。

多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比如民用航天空间科学项目《火星表面主要地质过程及生命与环境宜居性研究》,以及承担的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柴达木盆地与火星典型地貌对比研究》《火星Terra Sirenum地区古盆地与柴达木盆地演化的对比研究:天体生物学启示》等。合作项目《嫦娥工程多波段探月资料的科学发现》获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王俊芳 孙彦钦)

链接:武汉澳门两地高校长期合作,在柴达木盆地探究火星秘密_大武汉

(原载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202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