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中国环境报】检察机关如何助力长江流域综合治理?

——湖北省秭归县人民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护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

发表时间:2024-12-27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蓝楠 彭雯雯 涂永红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守护绿水青山,离不开检察机关的高质量履职。在推动流域治理方面,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的系统性,充分展现其在促进协同合作及法治保障方面的作用,进而推动流域综合治理。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作为三峡坝上库首第一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近日调研发现,秭归县人民检察院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为契机,依法能动履职,运用法治手段保障长江三峡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发挥四大检察职能,牢守四大安全底线

秭归县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肩负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担。近年来,秭归县人民检察院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所面临的显著问题及治理难题,一体化能动履职,通过全面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深刻理解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这4项安全作为流域综合治理核心关注点的重要性,结合流域实际情况,紧密围绕影响“四大安全”底线的关键问题,致力于塑造“坝上库首护长江”的秭归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的优势。

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守牢水安全底线,密切关注消落区生态修复的进展,严格执行对河道内违规种植高秆作物的清理工作。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开展柑橘洗果包装企业污染治理“回头看”工作,持续加强地方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的落实,以促进全县脐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督促复垦耕地210余亩。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针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长果安息香遭受砍伐的问题,督促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全面普查,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确保对全县古树名木实施系统性的保护措施。

督促落实流域生态修复,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三峡库区下接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秭归县肩负着守护三峡库区最后一道生态屏障的重任。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实践中,秉持修复优先的原则,督促行为人采取补植复绿、土地复垦、增殖放流、赔偿损失等多种方式对生态进行修复。同时,致力于公益诉讼的后续监督工作,持续监督赔偿款项的执行情况,配合人民法院确保被执行人承担其法律义务,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充分的修复。

此外,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引入“检察+碳汇”生态修复新模式,将自愿认购森林“碳汇”作为量刑情节的考量因素,引导赔偿义务人通过认购林业碳汇的方式进行替代性生态修复,并承担相应的生态损害赔偿责任。此做法有效地将生态环境破坏者转变为环境修复者,既严厉打击了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行为,又解决了补植复绿执行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将关注点从单一的流域生态资源保护案件办理扩展至类案监督和区域整治,积极推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构建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机制,以推动长效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推进跨区域、跨部门治理,形成工作合力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流域的核心区域,其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多个行政区域。为有效应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案件处理、调查取证以及源头治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难题,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在推进流域跨区域、跨部门治理上迈出坚实脚步。

一方面,加强跨部门合作。秭归县人民检察院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及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紧密协作,建立“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检察监督+行政执法”等协作机制,常态化地开展联合巡查、线索移送、重大案件通报、会商研讨等协同工作,以强化涉长江大保护公益诉讼线索的互通,促进信息共享、技术援助和专业指导,从而形成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合力。

另一方面,加强跨区域合作。秭归县人民检察院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兴山县及恩施州巴东县等地的检察机关签署《三峡库区流域综合治理合作协议》,针对跨区域线索调查、联合执法、协同治理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以加强三峡库区湖北段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通过线索移送、办案协作、信息共享、联合巡查、专项行动等方面的合作,解决环境的整体性、流域综合治理的复杂性与公益诉讼检察管辖分散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不同行政区域检察机关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跨区域检察联动的新格局。

加强宣传普法,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秭归县人口约36万人,社会参与对提升流域综合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秭归县人民检察院为了增强公众参与流域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成立了守护长江志愿服务队,探索并实施了“1名院领导+1名检察官+多名青年干警”的“1+1+N”的志愿服务模式,致力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一方面,建立由点及面的志愿服务衔接机制,即每名员额检察官负责对接并联系一个乡镇,利用“益”心为公平台和公益诉讼“随手拍”工具,激励广大公众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线索的提供者。通过“一拍即传”的便捷方式,公益诉讼检察官及时获得线索进行调查。

另一方面,建立由案到点的服务机制。积极推广流域综合治理公益诉讼检察案例进行法律教育,广泛深入社区、村(居)、学校等地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公众对流域综合治理相关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以及参与度。同时,利用微视频、漫画、沙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推出流域综合治理的宣传作品,实现“线上+线下”宣传面的持续扩展。

作者单位:蓝楠、彭雯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涂永红,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检察院

链接:中国环境报电子报

(原载《中国环境报》202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