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真 陈 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作为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绿色转型的集中呈现,生态自觉是人们在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我发现和行动响应,是美丽中国建设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动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变革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凝聚共促乡村生态振兴的社会共识,激发人们投身乡村生态振兴的行动自觉,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活力,让广袤乡村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
足球竞彩网优秀生态文化
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生态自觉源于厚重的生态文化滋养。生态文化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形态,倡导尊重生命、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制度,蕴含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智慧和精神旨趣。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积淀了悠久璀璨的生态文化,融汇其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乐山乐水”等优良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以培育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为基点,在全社会营造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浓厚文化氛围。
赓续中华文脉,传承足球竞彩网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深入挖掘整理乡风民俗、典籍史志、建筑古迹之中的生态要素,发掘农村生态文化资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文化底蕴凸显提供丰富的载体依托。建立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机制,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过程,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各领域,为培育、巩固人们的生态价值观提供绵延不断的文化补给。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繁荣发展生态文化事业。培育形成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艺术载体和新兴技术手段,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着力打造彰显生态品格、生态道德的文学著作、主题歌曲等生态文化产品。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洗礼思想、陶冶情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拓展文化传播媒介,提升生态文化主体效能。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普及生态文化,打造大众化和社会化的乡村生态文化活动品牌,增强人们对于生态文化的认知认同,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审美塑造、情感导向和精神引领培育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形成共促乡村生态振兴的社会共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生态自觉离不开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依托的生态意识确立过程。生态文明教育致力回应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代之需,注重以系统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育方式引导人们形成生态理性、塑造生态意识、养成生态习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只有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让人们充分认知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才能引领人们在正确的价值判断、思想养成、情感萌发中凝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共识,并由此引发关爱乡村自然生态的行为方式,引导人们形成积极投身乡村生态振兴的思想自觉。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乡村生态振兴舆论引领。发挥主流媒体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舆论引导的主渠道作用,组织专家学者等做好乡村生态环保知识及政策法规普及,讲好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绿色生活的生动故事。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创作主题明确、导向正确、创意新颖、制作精良的宣传教育作品,不断拓展乡村生态文明宣传阵地,引导群众形成生态文明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坚持系统观念,构筑乡村生态文明教育格局。分层分类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入脑入心。立足群众需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在地化优势的宣传教育内容与实践体验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生态振兴主题教育。针对不同地区乡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面临的突出问题,将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要求贯通到教育实践之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场馆,深化“千万工程”示范经验借鉴,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形势判断,形成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主题教育机制。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增进共建乡村生态振兴的行动自觉
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并进而有功。作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回应,绿色生活方式追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和行为习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选择上的新型生活方式。它内在要求生态文明从理念到实践的有效联结,能够让人们充分享受绿色发展带来的舒适和便利,自觉选择自然、环保、节约和健康生活,履行可持续发展责任,从而持续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参与和正向效应。以生态自觉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将生态意识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乡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切实成效。这需要人们不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激发投身乡村生态振兴的内生动力。
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形成引导示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制定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生态农家、环保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讲堂,形成绿色低碳乡村集体和个人的行动示范,引导人们将热爱乡村山水草木的情感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依托乡村生态资源拓展绿色生活空间。深入开展乡村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统筹规划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区域系统治理,发展有机农业和清洁能源,涵养乡村绿水青山。纵深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厕所革命及垃圾分类收运等乡村改造工程,绿化美化农户庭院,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盘活乡村生态资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优化绿色农产品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民宿、生态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创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村,提供多样化可持续的优质生态产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的经验研究”(22BKS158)阶段性研究成果】
链接: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 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原载《广西日报》202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