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需要办理延迟报到
请问有什么手续需要办理?”
在新生报到前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生辅导员收到了
2025级硕士新生蒋亮的留言
当同龄人忙着收拾行囊奔赴新征程
蒋亮却在开学季选择延迟报到
躺进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
细长的采血管连着手臂
血液缓缓流向细胞分离机
经过数小时等待
蒋亮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他也成为甘肃省第79例
全国第20996例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远方的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
蒋亮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
始于2019年武汉街头的一次偶遇
那时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他
路过一辆献血车
车身上“中华骨髓库”的字样
让他停下脚步
“就是觉得能帮到人,为什么不呢!”
没有丝毫犹豫
蒋亮走上献血车
留下8毫升血样
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工作人员全程细致讲解捐献流程与意义
让他清楚:
这不仅是一次血样登记
更是一份对未知生命的承诺
“后来都快忘了这事”
2022年,一通意外的电话打破沉寂
红十字会告知他
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可那时
他并非唯一匹配的志愿者
后续便没了音讯
这份藏在时光里的承诺
早已成了蒋亮心底默认的
“必须履约的约定”
这一次
蒋亮在今年6月收到可以捐献的通知
8月完成体检
捐献被安排在9月初
面对即将到来的捐献
蒋亮却选择了“独自前行”
注射动员剂阶段
不少人会担心身体反应
蒋亮却异常平静
“提前查了资料
知道最多是发烧这类轻微反应
没什么好怕的。”
日常生活里,他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
“就正常对待,把身体状态调最好就行”
捐献当天
甘肃省红十字人道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张雅文来到医院
看望正在采集的蒋亮
为他颁发“博爱金奖”奖牌和荣誉证书
“这份善举是对‘生命至上、大爱无疆’
最生动的诠释。”张雅文说。
虽然未曾谋面
学院也为这名勇敢的新生
送去祝福与敬意
为他线上办理妥当了相关手续
并为他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新生报到纪念礼!
“对我来说,
这和平时献血没什么区别
看见献血车,身体允许就上去
都是简单的小事。”
蒋亮总把自己的选择说得云淡风轻
谈及未曾谋面的受捐者
他眼里满是真诚:
“希望他带着这份善意尽快恢复健康,
好好感受世界的美好,
然后把这份爱继续传下去。”
他更期待,
有更多人能加入中华骨髓库:
“每多一个人登记
患者就多一分希望。
说不定你的一次举手之劳,
就能帮别人闯过生死关。”
记者 张沛
(原载 人民网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