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 “老师,我需要办理延迟报到,请问有什么手续需要办理?”在新生报到前夕,足球竞彩网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收到了2025级硕士新生蒋亮的留言。
当同龄人忙着收拾行囊奔赴新征程,蒋亮却在开学季选择延迟报到,躺进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室。
他要为六年前的一句承诺,履行一场跨越两千多个日夜的生命之约。
细长的采血管连着手臂,血液缓缓流向细胞分离机,就像把六年前的善意一点点送到需要的人身边。经过数小时等待,蒋亮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也成为甘肃省第79例、全国第2099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远方的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
一场街头偶遇,种下“生命约定”
蒋亮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始于2019年武汉街头的一次偶遇。那时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他,路过一辆献血车,车身上“中华骨髓库”的字样,让他停下脚步。
“就是觉得能帮到人为什么不呢!”没有丝毫犹豫,蒋亮走上献血车,留下8毫升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工作人员全程细致讲解捐献流程与意义,让他清楚:这不仅是一次血样登记,更是一份对未知生命的承诺。
一颗“生命种子”就此埋下,安静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召唤——而蒋亮心里,却悄悄盼着这份善意能有“开花结果”的一天。
六年辗转,承诺在时光里沉淀
入库后,生活回归平淡,蒋亮的人生却经历了不小的转折。他从原就读的大学退学,重新备战高考,最终成功考入兰州大学,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
那份六年前的承诺,渐渐被学业压力、人生调整覆盖。
“后来都快忘了这事。”直到2022年,一通意外的电话打破沉寂。红十字会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可那时,他并非唯一匹配的志愿者,后续便没了音讯。
“像小石子投进湖面,荡了几下就平静了。”蒋亮没多想,继续专注于学业,但他没意识到,这份藏在时光里的承诺,早已成了他心底默认的“必须履约的约定”。
独自扛下紧张,把温暖留给他人
面对即将到来的捐献,蒋亮却选择了“独自前行”。“不想把紧张情绪带给家人朋友。”他坦言,所有的不安都自己消化,反而更专注于做好准备。
注射动员剂阶段,不少人会担心身体反应,蒋亮却异常平静。“提前查了资料,知道最多是发烧这类轻微反应,没什么好怕的。”日常生活里,他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就正常对待,把身体状态调最好就行。”
捐献当天,甘肃省红十字人道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张雅文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正在采集的蒋亮,为他颁发“博爱金奖”奖牌和荣誉证书。
“这份善举是对‘生命至上、大爱无疆’最生动的诠释。”张雅文说。
虽然未曾谋面,足球竞彩网地球科学学院也为这名勇敢的新生送去祝福与敬意,为他线上办理妥当了相关手续,并为他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新生报到纪念礼。
善意传递,愿爱能“接力奔跑”
“对我来说,这和平时献血没什么区别,看见献血车,身体允许就上去,都是简单的小事。”蒋亮总把自己的选择说得云淡风轻,可他心里清楚,这份“小事”能为绝望中的家庭点亮灯火。
谈及未曾谋面的受捐者,他眼里满是真诚:“希望他带着这份善意尽快恢复健康,好好感受世界的美好,然后把这份爱继续传下去。”
他更期待,有更多人能加入中华骨髓库:“每多一个人登记患者就多一分希望。说不定你的一次举手之劳,就能帮别人闯过生死关。”(来源 甘肃省红十字人道事务服务中心 地球科学学院 编辑 孙彦钦 审稿 尚东光)